#career#japan

日本软件开发的文化差异:系统集成(SIer)与自主产品开发的全面对比及软件工程师职业指南

深入比较日本软件开发行业中系统集成(SIer)与自主产品开发的根本差异。帮助软件工程师了解在日本构建职业生涯时的选择、开发风格、技术栈和工作方式差异的实用指南。

October 19, 202521 min read
日本软件开发的文化差异:系统集成(SIer)与自主产品开发的全面对比及软件工程师职业指南

日本的软件开发行业大致分为系统集成(SIer)自主产品开发两种开发模式。SIer是英语"System Integrator"的缩写,指为客户企业开发和集成定制软件系统的公司。而自主产品开发公司则是策划、设计和开发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并直接提供给最终用户。自主产品开发可能更接近西方的软件开发文化。

作为软件工程师在日本建立职业生涯时,理解这两种模式的差异至关重要。各自的开发文化、技术栈和职业路径存在巨大差异,将影响你作为工程师的成长方向。

本文详细比较系统集成与自主产品开发在软件开发方面的文化差异,为软件工程师判断哪种环境更适合自己提供指南。


1. 系统集成(SIer):以客户为中心的软件开发文化

据说日本IT企业的70%都是系统集成(SIer)型企业。这是日本软件产业的一大特征。 在日本从事软件开发职业,理解系统集成公司与自主产品开发公司的差异非常重要。

软件开发中的角色与特点

系统集成企业(SIer)在日本发音为"es-ai-er"或"es-ai-ya",是专门承接客户企业软件开发的专业公司。作为软件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包括:

  • 实现客户需求:为金融机构、制造业、公共机构等客户所需的业务系统,从需求定义到设计、实现、测试、运维维护,全程负责。
  • 大型企业系统:主要是银行核心系统、地方政府行政系统等需要高可靠性的大规模软件项目。
  • 多层次开发体制:从主承包商SIer到多家分包商的软件开发任务分层分配的结构很常见。
  • 技术选择的限制:由于需要适应客户现有系统或基础设施,最新技术的采用受到限制。Java、.NET、Oracle、COBOL等面向企业的成熟技术栈为主流。

软件工程的文化背景

日本的系统集成文化深受制造业质量管理方法的影响。软件开发也具有以下特点:

  • 瀑布式开发为主流:需求定义→设计→实现→测试→交付的阶段性流程,每个阶段的质量保证都很彻底。
  • 重视文档:设计文档、规格说明书、测试计划书等详细文档是软件开发流程的核心。
  • 严格的质量管理:以零缺陷为目标的严格测试流程,优先保证生产环境的稳定运行。
  • 客户沟通的重要性:即使是软件工程师,与客户的沟通和项目管理能力也会被重视评价。

系统集成软件工程师的优缺点

视角优点缺点
技术栈可深入掌握企业级技术知识接触现代开发方法和最新框架的机会有限
软件开发流程可积累大型系统设计和架构经验相比实现或编码,文档编写占用更多时间
职业路径上游工序技能(需求定义、设计、PM)清晰,管理职业路径明确难以构建深化软件工程师技术专业性的职业生涯
开发环境稳定的就业和系统化的培训项目开发工具和流程往往陈旧,不重视开发者体验

系统集成是磨练"统观整个系统能力"和"与客户协调能力"的环境,但对于热衷于编写代码和创造产品的软件工程师来说,可能会感到技术上不够满足。


2. 自主产品开发:以产品为中心的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中的角色与特点

在自主产品开发公司,软件工程师从策划阶段就深度参与,成为技术决策的核心。

  • 产品思维的开发:构建解决最终用户问题的软件产品,而非客户需求。代表性的有SaaS、移动应用、Web服务等。
  • 快速的开发周期:采用敏捷、Scrum、持续集成/交付(CI/CD)等现代开发方法,通过快速迭代改进功能。
  • 技术选择的自由度:可以自主选择最适合产品成长的技术栈。积极引入React、Vue.js、Python、Go、Rust、Kubernetes等最新技术。
  • 全栈导向:有机会涉及前端、后端、基础设施、数据库设计等广泛的技术领域。
  • 直接的用户反馈:能够直接通过用户反应感受到自己编写的代码的影响,作为软件工程师容易获得成就感。

软件工程的文化背景

近年来,日本的初创公司和科技企业不断增加,全球标准的软件开发文化正在渗透。

  • 敏捷开发实践:在短周期冲刺中重复功能开发和发布,快速将用户反馈反映到产品中。
  • 代码质量与评审文化:使用GitHub或GitLab进行代码评审、结对编程、测试驱动开发(TDD)等工程师主导的质量管理。
  • DevOps/SRE实践:消除开发与运维的界限,软件工程师自己参与基础设施的构建、监控和改进。
  • 与技术社区的交流:鼓励参加公司外的学习会和会议、为开源软件贡献等与技术社区的交流。

自主产品开发软件工程师的优缺点

视角优点缺点
技术栈可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最新语言、框架和工具由于专注于特定产品领域,难以获得广泛的行业知识
软件开发流程实践现代开发方法,有更多编码时间直接对用户数和业务指标负责,压力较大
职业路径技术专家、技术负责人、软件架构师的道路敞开如果组织规模小,职位选择有限
开发环境重视开发者体验(DX)的环境建设,远程工作和弹性制度完善初创公司的福利和就业稳定性可能不如大企业

自主产品开发是"作为软件工程师追求技术极致"的环境,有直接为产品成长做贡献的满足感,但由于专注于单一产品领域,需要努力拓宽视野。


3. 软件开发风格对比:系统集成 vs 自主产品

开发流程与工程师角色

  • 系统集成:以瀑布式流程为中心,软件工程师根据既定规格实现。规格变更涉及合同变更,灵活性有限。上游工序(需求定义·设计)与下游工序(实现·测试)明确分离,工程师专注于自己负责的阶段。

  • 自主产品开发:采用敏捷开发,在约2周的冲刺中重复计划→实现→评审→发布。软件工程师也参与规格决定,提出技术可行性和最佳实现方法。产品经理、设计师、工程师协作创造产品。

产品所有权的差异

  • 系统集成:在系统集成中,由于必须遵从客户意向,往往难以对产品拥有所有权。而且在日本SIer企业常见的多层分包结构中,甚至很难提出"为什么需要这个功能"这样的问题。在系统集成中,无论该功能对客户是否真正必要,都要求在责任范围内按期交付成果物,大多数情况下难以对产品拥有所有权。此外,当发包方缺乏软件开发素养时,还可能被迫进行看似不合理的开发。

  • 自主产品开发:自主产品开发相比系统集成,自然需要更强的产品所有权。

业务稳定性

  • 系统集成:一般来说,相比自主产品开发,系统集成作为业务更加稳定。无论项目成功与否,都会根据有多少软件工程师工作了多少小时来产生收入。相比自主产品开发,未来收入更容易预估,即使项目失败收入本身也有保障,因此业务风险较小。

系统集成的这一特性也可能成为阻碍新技术引入的原因。引入新技术将生产力提高一倍也不会影响自己的收入——实际上甚至可能因为工作时间减少而导致收入下降。

  • 自主产品开发:无论开发多么优秀的产品,如果不被市场接受就无法实现销售。从业务角度看,相比系统集成风险更高。

技术栈与工具选择

  • 系统集成:需要根据客户现有系统选择技术。Java + Spring、.NET、Oracle Database、SAP、Salesforce等经过验证的企业级技术为主流。在遗留系统维护中,有时还需要COBOL或大型机知识。开发工具也由组织标准决定,个人裁量权有限。

  • 自主产品开发:可以自由选择最适合产品需求的技术。积极引入Python、Go、Rust、TypeScript、React、Vue.js、Docker、Kubernetes、AWS、GCP等现代技术栈。软件工程师可以自主主导新框架和工具的验证和采用。

代码质量管理与评审文化

  • 系统集成:以质量保证部门的严格测试为中心。分阶段进行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基于测试规格书进行确认。会进行代码评审,但多倾向于基于检查清单的形式化评审。

  • 自主产品开发:工程师间的代码评审是开发流程的核心。通过Pull Request/Merge Request进行互评、结对编程、测试驱动开发(TDD)等工程师主导的质量管理。通过自动化测试和CI/CD流水线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4. 软件工程师职业路径对比

系统集成中的职业发展

在系统集成中,以下职业路径较为典型:

  1. 程序员/初级工程师(1-3年):根据详细设计文档负责编码和测试
  2. 系统工程师(SE)(3-7年):负责基本设计或详细设计,也向程序员下达指示
  3. 项目负责人(PL)(7-10年):带领团队,负责进度管理和技术决策
  4. 项目经理(PM)(10年以上):作为项目整体负责人,管理预算、进度、质量

相比技术,管理和客户沟通技能更受重视,难以构建纯技术人员的职业生涯。

自主产品开发中的职业发展

在自主产品开发中,技术人员的职业路径多样:

  1. 初级工程师(1-3年):通过功能实现和代码评审夯实基础
  2. 中级工程师(3-5年):主导复杂功能的设计和实现,做出技术判断
  3. 高级工程师(5-8年):负责架构设计、技术选型、指导新人
  4. 技术负责人/资深工程师(8年以上):制定多个团队的技术方针,发挥产品整体的技术领导力

或者也有作为工程管理经理专注于团队管理的道路。既有追求技术极致也有追求管理极致的职业路径。


5. 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软件工程师的自我诊断

使用以下检查清单,判断适合自己的开发环境。

适合系统集成(SIer)的软件工程师

  • ✓ 希望接触广泛的行业和业务流程积累经验
  • ✓ 想学习大型系统的架构和设计技能
  • ✓ 对与客户沟通和项目管理感兴趣
  • ✓ 希望在稳定的就业环境中稳步积累职业生涯
  • ✓ 想在面向企业的成熟技术栈中积累开发经验
  • ✓ 将来希望作为PM或顾问构建职业生涯

适合自主产品开发的软件工程师

  • ✓ 希望感受到自己编写的代码传递给用户
  • ✓ 想实践最新的技术栈和现代开发方法
  • ✓ 想从产品策划阶段开始提出技术建议
  • ✓ 重视通过代码评审和结对编程等工程师间的协作
  • ✓ 想作为技术专家构建深厚的专业知识
  • ✓ 重视远程工作和灵活的工作方式

6. 日本特有软件开发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软件开发文化有着与全球标准不同的独特特征。

对质量的彻底追求

在日本的软件开发中,无论系统集成还是自主产品开发,都有极度厌恶生产环境中出现缺陷或故障的文化。这反映了制造业的"质量第一"思想,在测试和评审上花费大量时间。

团队合作与共识形成

相比个人突出的成果,更重视团队整体的协作和共识形成。即使是技术上优秀的判断,如果未经团队同意而单独推进,也倾向于被避免。

文档化文化

相比口头传达,更重视文档化的信息共享。编写设计文档、会议记录、操作手册等详细文档作为软件工程师工作的一部分被要求。

日语沟通的重要性

在系统集成中,与客户的日语沟通必不可少。即使在自主产品开发中,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公司也有限,具备商务级日语能力会大大拓宽职业选择。


7. 对于海外出身的软件工程师,SIer是合适的选择吗?

这包含笔者的个人意见,但在许多情况下答案是"否"。(JapanTechCareers也几乎不刊登SIer职位) 如前所述,SIer具有浓厚的日本特有制造业文化色彩,与一般想象的软件工程师职位性质不同。 另一方面,对于对更稳定的企业文化或日本式定制工作感兴趣的人可能合适。但是,SIer公司的文化差异很大,事前的企业调查应该更加谨慎。

特别是以分包业务为主的SIer企业,单纯作业的比例往往更高。你可能不相信,但确实存在主要工作是每5分钟将仪表板上更新的数值抄写到白板上的软件工程师。(不需要知道那些数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需要那个操作。如果客户要求这样做,就应该这样做。即使这样也能拿到不错的薪水)

8. 总结:软件工程师的职业选择

日本的系统集成(SIer)与自主产品开发在软件工程师的工作方式、技术栈、职业路径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 如果要积累广泛的行业知识和上游工序技能,目标是PM或顾问,在系统集成(SIer)积累经验是有效的。
  • 如果想运用最新技术创造产品,作为技术专家成长,在自主产品开发中深入实践软件工程更为合适。

重要的是,企业的开发文化、技术栈、团队氛围是否与自己的价值观相符。不仅要看招聘信息,还要通过技术博客、GitHub、员工访谈等确认实际的开发环境。

理解作为软件工程师的自己的优势和方向,选择与之匹配的环境,是构建充实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致希望在日本作为软件工程师构建职业生涯的你

JapanTechCareers为来自海外的软件工程师提供日本IT企业的招聘信息和职业信息。详细刊登技术栈、开发环境、薪资信息等工程师想了解的信息。通过电子邮件简报发送最新招聘信息和职业建议,请务必注册。

想要更多信息?

获取在日本作为工程师工作的电子邮件杂志和有用信息。